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
繁体中文
电话:021-64200566
手机:15618746768
首页
关于我们
产品展示
新闻中心
技术资料
在线留言
联系方式
解决方案
新闻中心
结晶仪的工作原理...
电子计数器的使用原理...
直联型离心萃取器的原理特点及应用...
位移传感器的使用原理...
灯具防水测试仪的检测原理...
电接点压力表的原理...
光电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阐述...
搅拌机的那些原理...
联系方式
地 址:
上海市闵行区金都路4299号D幢1833号
邮 编:
201615
电 话:
021-64200566
传 真:
021-67801892-810
E-mail:
info@qinsun-lab.com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智能为地震监测赋能 4G地震仪服务云南漾濞余震观测
近日,中国地震局公布参与云南漾濞6.4级和青海玛多7.4级地震的科考单位,中国科大因在云南漾濞时间部署自行研发的新一代4G实时地震监测系统位列其中。
5月24日15套由中国科大地球物理团队牵头研发的4G智能地震仪运抵震区服务震区余震监测。在云南省地震局的协助下,所有设备于5月26日架设完成并独立组网运行,波形数据通过4G无线网络实时回传至中国科大李俊伦教授团队开发的人工智能地震实时分析平台,对余震进行实时定位和震级分析,地震定位所用的速度模型为姚华建教授团队构建的川滇地区1.0版本公共速度模型,王宝善教授负责了台阵选址和组网协调工作。
仅5月27日由4G智能地震仪和地震实时分析平台组成的地震实时智能监测系统就监测到371个地震,数量比同期全国固定台网人工处理结果多7%。截至5月28日17:00,系统已自动检测并定位830个地震,大震级为4.1级4G智能地震仪记录的数据和地震实时分析平台的处理结果,实时向云南省地震局等单位共享。
近些年来,我国在地震监测和预警领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并取得了众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获得数项重大突破。
如由国内著名气体传感专家、中国地质大学教授、博导王维熙带领的科研团队,研制出了“高灵敏度氢气地震预测仪”,测氢灵敏度达千亿分之一;北京大学深圳地震监测预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新安教授团队研制出一种新型AETA多分量地震监测系统,可以捕捉“地声”和“电磁扰动”等地震前兆信息,进而预测地震;我国首颗观测与地震活动相关电磁信息的卫星“张衡一号”成功发射,搭载高精度磁强计、感应式磁力仪、电场探测仪、高能粒子探测仪等科学探测仪器,构建我国天空地一体化地震立体监测体系等。
与此同时,随着计算机应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相关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新兴技术手段也充分运用于地震速报系统中,“自动化”应运而生,地震速报水平取得质的飞跃。2013年4月1日,中国地震局正式推出自动地震速报服务,该服务是利用计算机自动处理地震台网的实时监测数据,在震后短时间内尽快测定、准确报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此外,该服务还连接相关网站、微博、手机客户端等信息平台,向全社会实时发布地震信息。
上一篇:发展可期 我国仪器仪表相关企业注册量逐年上升,年增速15%
下一篇:耶鲁大学等推出了一种新型的超紧凑型中红外光谱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