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摩擦色牢度也称摩擦色牢度。根据引起褪色的摩擦条件不同,摩擦色牢度又分为干摩擦色牢度和湿摩擦色牢度。干摩擦褪色的机理主要是摩擦力引起织物或服装上染料的脱落;湿摩擦褪色的机理除了摩擦力的作用外,摩擦色牢度的高低与染色工艺质量及染料品种密切相关。纺织品的干湿摩擦试验主要通过耐刷洗色牢度仪测试结果的。纺织品经摩擦试验后发生颜色转移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染料发生了转移,尤其是样品经润湿后.染料更容易发生转移。二是纤维在摩擦力作用下发生了脱落,从一个样品转移到了另外一个样品之上。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差有可能受这两个方面的影响,也可能是某一方面的因素为主如染料转移和上染为主。
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的影响因素:
1 生产工艺
1.1 烧毛
烧毛可以增加织物表面的光洁度,减少摩擦力和绒毛脱落。从而改善摩擦牢度。
1.2 退浆
织物上的浆料如果去除不尽,在后道的丝光等工序中会导致化学药剂不易浸透到织物内部,造成丝光等工序效果不好,吸水性差。因此,后续的套色过程中染料就不能很好地浸透到织物内部与织物纤维牢固地结合,却与浆料有较强的反应结合能力,以至于干湿摩擦时浆料和染料一起脱落,造成耐摩擦色牢度差。
1.3 丝光
丝光过程中棉纤维的掉色和褪色较为严重,浮色减少,利于提高耐摩擦色牢度。
2 染料的性能
染料的直接性和扩散性与摩擦牢度也有较密切关系。直接性高的活性染料含有水溶性优良的基团,在染色过程中有利于染料的溶解和上染。然而,在湿摩擦测试过程中,由于水的存在,会使活性染料分子产生脱离纤维而溶解于水的倾向,从而降低活性染料与纤维的键合。其扩性差,较难扩散进人纤维内部,造成表面浮色多,其水解染料也不易洗除,容易沾染到摩擦物体上。扩散性好的染料容易进入纤维内部,有利于改善摩擦牢度,同时它们的洗涤性也较好,容易从纤维内部扩散出来。
3 染料的浓度
在织物前处理和染色工艺都相同的条件下,颜色越深,染料浓度越高,测试织物与摩擦白布之间染料分子浓度梯度越大,染料经摩擦转移至白布的可能性就越大,耐湿摩擦牢度就越差。
4 浮色
浮色是造成深浓色棉织物湿摩擦色牢度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活性染料的浮色染料与纤维吸附在一起的亲和力很低,受到较小外力时就很容易从织物上脱落下来。如果染后织物的皂洗不够充分,纤维上沾有大量未固着或水解的染料(浮色),测试中它们很容易脱离所染纤维而沾染摩擦白布,严重影响染色织物的湿摩擦色牢度。
5 染色织物组织结构和表面光洁度
织物的组织结构影响到织物表面的平滑程度,而平滑程度又决定了摩擦测试时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影响摩擦牢度。影响织物耐湿摩擦牢度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织物表面光洁度。纤维末端裸露在纱线表面,从而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绒毛。这层绒毛在染整加工过程中,不断受到摩擦、冲洗,与织物的粘附力已经很差,再受到外力作用时,有的短绒就脱离织物而沾染到白布上。实际生产中,磨毛布比丝光布的摩擦牢度要差0.5~1级。
6 水质的影响
水质也是影响湿摩擦色牢度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用较硬的水来化料,尤其是固色液,由于含有CO32-、OH-等阴离子,它们与Ca2+、Mg2+反应生成CaC03、MgC03不溶性物质。这些不溶性物质与染料结合在一起。使摩擦时的摩擦阻力大大增加,从而使湿摩擦色牢度降低。另外。在加热过程中,Ca2+、M2+也会与染料分子上的磺酸根离子反应,为不溶于水的磺酸钙和磺酸镁,从而削弱染料的亲水性,使染料不易溶解和扩散,水洗时浮色不易洗掉,易造成染色不匀及色泽鲜艳度和色牢度下降。